在能耗双控、整县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等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呈现新的发展变化。2023年分布式新增装机量出炉216GW,吊打了所有人的预测200GW.
市场重心变迁
一直以来,华东、南方区域建筑屋顶面积小、平整度较低等特点,使得分布式光伏特别是户用光伏发展相较北方更加“冷静”。但随着燃煤发电交易价格的上浮,商业用户对于节省电费的动力逐渐增强,加上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些区域开始愈发重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2023年,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南迁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分布式装机超1GW的省份除河北、河南、山东三个传统主力省份外,全部位于南方。
市场呈现这一变化来自多个方面,此前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分布式光伏“南迁”》文中提到,工商业分布式爆发、能耗双控政策逐步加码、工商业大工业交易电价攀升、补贴及利好政策都是这些省份分布式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从装机结构也可看出,这其中大部分省份以工商业光伏为主,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大省,工商业分别占到分布式新增装机的61%、97%、84%、52%,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工商业分布式也占据较高比例。
此外,这些南方省份也是工商业储能领域最为活跃的地区。工商业光伏配套储能设备后,可以通过利用峰谷电价差来显著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因此得到了这些区域众多工商企业的青睐,从而间接促进了这三个省份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户用光伏市场也有明显的“南移”趋势,安徽、江苏、江苏、湖南等地上半年户用新增装机皆超过在GW以上,且根据公开报道包括正泰安能、天合富家、晶科科技等家庭光伏头部品牌,都在积极拓展南方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南方区域将成为户用光伏发电市场的新中心。
但也有专家指出,市场南移只是暂时的,不能单纯以渗透率作为户用发展前景的唯一标准,未开发的省份,刚起步的省份并不意味着装机潜力的巨大,还要看当地电网强度、消纳负荷等。山东在过去的8年中累计安装了23GW的户用光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省份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标。
他预计,从2025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省份低压容量饱和,在满足同等升压、储能成本的条件下,市场将重回冀鲁豫三省。
政策规范愈发趋严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装机快速攀升,分布式光伏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乱象,在此背景下,多地出台了分布式光伏“新政”,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分布式光伏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分布式光伏界定方面,近年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地面电站“化整为零”、拆分为“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然而实际上,这些项目的开发和运行并未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的优势,反而更类似于集中式电站。这些项目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善电网的基础构造,反而过度占用配电网接入资源,对整个电网的平衡产生了压力。
为此,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予以规范,具体来看,湖北要求地面光伏电站不论规模大小,均按照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湖南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分为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工商业户用分布式和户用自然人分布式;并要求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单户总装机规模不超过20MW,单点容量小于6MW,年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70%;安徽则强调了单点容量小于6MW的要求。
其次,不少地区明确了将其中一些分布式光伏纳入年度规模管理。早在2021年内蒙古就明确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纳入后,方可履行备案手续;2022年河北也提出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年度保障性规模管理;2023年安徽也规定新增备案小于6MW的地面光伏电站纳入年度建设规模管理,未纳入年度建设规模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得并网。
对商业模式严控与规范也是地方政府政策聚焦的关注点。当前,随着分布式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乱象也随之涌现,如“光伏贷”骗局、合同骗局等。
由此,很多地区对于户用光伏的商业模式都做出了一定限制。安徽要求,自然人全款购模式户用光伏项目由电网企业代自然人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其他分布式光伏项目由屋顶产权所有人自主选择投资开发企业后,由投资开发企业申请备案;湖北强调光伏贷或设备租赁模式的项目以居民为投资方和备案人,电网企业应向备案人提示风险;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明确将租赁他人屋顶或向居民出租光伏发电设施等以营利为目的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列为非自然人光伏项目,此类项目应由企业统一备案,并按照非自然人受理报装手续。
从这些“新政”来看,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政策态度已经由粗放式管理逐渐转向更加规范化的精细化监管。
配储及共担责任
分布式光伏的高速发展给消纳和配网运行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对于分布式光伏的规定和要求也不断增加。
配置储能是当下保证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和消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而,从2022年开始,河北、山东、浙江等分布式光伏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强制配置储能,而且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此前报道2021年至今,至少已有10省20地发布或鼓励或强制分布式光伏配储政策,且进入2023年,强制类占比升高,以配储换消纳。详见《分布式光伏全面配储,已在路上!》
除了要求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为了解决消纳问题,不少地区要求分布式光伏按现行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分摊,并且承担调峰消纳责任。
在2022年和2023年春节,按照“先非户用、后户用”的原则,山东省的分布式光伏已经以停运的形式参与了调峰,并且参与调峰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今年6月,山东德州市、枣庄市先后明确下发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调峰责任。湖南也强调电网企业在常规调节手段无法满足系统调峰要求时,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分布式光伏调峰运行,保障电网安全。
此外,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8月,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绿证核发范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通知也指出,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近期广东在《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分布式光伏(企业/自然人)也将参与绿电交易。
可见,随着分布式光伏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全额消纳且不承担调节责任的局面正在打破。
2023年的光伏行业,期望与焦虑交织的一年。
对于终端市场而言,期盼已久的设备价格终于回归理性,延期项目加速启动,开工及并网项目规模创下新高。前11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64GW,远超前两年的新增装机总和。与此同时,电站开发商也面临着包括储能配套、土地、非技术成本等在内的重重成本考验,特别是电力市场化交易大势下,交易比例跃升,负电价频发,电站收益模型趋向复杂化。
而光伏制造商,受益于需求井喷,出货量创下新纪录,但激烈的技术竞赛、此起彼伏的产能扩张以及海外库存、贸易壁垒等冲击不断, 行业焦虑蔓延,新一轮大洗牌开启。
不过,碳中和的“高光”之下,行业共识难改,光伏是少有的具备高度确定性以及发展前景的行业,更多优质光伏企业砥砺前行。对于即将揭幕的2024年崭新篇章,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北极星在此抛砖引玉。
效率乃光伏行业的核心诉求,同时也是产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推动力。随着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接近“天花板”,更高效率的n型技术迭代加速。据北极星统计公开信息,2023年n型组件招标规模超过百GW,占比已近50%。
需求倒逼之下,企业产线迭代加速。目前,n型技术路线中,广受市场热捧的具备商业化量产前景的当属TOPCon和HJT。其中TOPCon凭借更优的性价比成为更多电池组件企业的优选迭代技术,仅2023年国内已投产的TOPCon产能达到433GW,其中电池327.5GW、组件105.5GW。与TOPCon相比,仍受成本制约的异质结规模化进程相对缓慢。Infolink预期,2023年全球异质结落地产能约50GW,占n型电池产能的10.8%,预计2024年全行业将有超80GW异质结项目扩产。此外,备受关注的还有XBC技术,特别是随着隆基绿能宣布全面押注BC技术,该技术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值得重视的是,作为平台型技术,BC技术可以与PERC、TOPCon、HJT等技术叠加,进一步突破效率极限。随着2023年各企业选定下一代技术路线,2024年的技术竞赛也将更加激烈,任一技术的突破均有可能引起格局动荡,但为行业带来的将是更高效率、更高功率的组件,拉动光伏成本持续向下。技术迭代扩张,叠加蜂拥而至的新玩家,光伏制造产能狂飙之下过剩危机再现,2023年产业链价格“狂泻不止”。年初至今,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最大降幅分别达66%、49%、55%、48%。有业内人士指出,“1元/W的组件价格,全产业都难以盈利”。而最低组件单瓦报价甚至已到0.8元左右,且跌势未止。受市场变动影响,目前,企业项目暂停、停产、延期、裁员消息不断。
行业洗牌,基础薄弱的新玩家或将首当其冲,其次则是资金实力差、负载率和成本高、一体化程度低及管理运营不佳的企业。待落后产能出清,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供需平衡。淘汰赛中,凭借技术、成本、资金、渠道、品牌等优势,抗风险能力最佳的仍为头部企业,并且借势产能出清,将进一步蚕食市场份额。如多晶硅环节,近期通威、大全纷纷再抛百亿扩产计划。仅通威一家,据业内人士估算,若规划产能全部落地,则可满足市场需求的七成以上。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CR5的产量占比分别为87.1%、66%、56.3%、61.4%。未来,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光伏支架市场,目前占据绝对优势的仍然为固定支架。不过,提升电站发电量,跟踪支架的接受度逐渐提升,特别是在庞大的风光大基地项目中,多数项目拿出一定比例采用跟踪方案。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国内跟踪支架的市占率将提升至25%以上。与此同时,柔性支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据悉,与传统固定支架、跟踪支架相比,柔性支架的优势在于高净空、大跨距,不仅有利于开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还非常适合鱼塘、复杂山坡地、污水厂、滩涂、水渠等地的光伏安装,实现大幅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逆变器则受芯片短缺影响,近两年技术升级稍显沉寂。有龙头企业指出,待摆脱芯片掣肘后,逆变器有望重回技术竞赛。不过,储能爆发之下,逆变器企业借助技术优势,纷纷杀入储能市场,从储能逆变器到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光储并进。国内市场的极度内卷,也让光伏企业“出海”迫在眉睫。不过,诸多热点海外市场,为扶持本土制造,一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对中国光伏制造祭出贸易壁垒。据商务部统计,过去10年,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等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产品总计发起了近20起贸易经济调查。
积极争夺海外市场,我国光伏企业正从“中国造、全球卖”走向“全球造、全球卖”。据北极星统计,今年以来,共超19家光伏企业计划在海外投资建厂,建设范围几乎涵盖光伏全产业链,其中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规划产已超90GW。从建设选址情况来看,东南亚之外,美国以及中东等一些国家成为我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的重点区域。(晶科、晶澳、隆基、天合……19家企业90GW产能“出去”了!)2023年前11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164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两次上调装机预期,预计全年光伏新增装机或将达到160~180GW,增速将创下历年新高。2024年终端光伏需求,综合各方观点,增速放缓或将是大概率事件,或减速至20%~30%。国家能源局预期,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而在光伏装机结构中,随着大基地项目陆续并网,集中式地面电站占比将快速上升,重回“C”位。缓解用地矛盾,海上光伏成为集中式电站的“新蓝海”。山东省率先抢跑,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高达42GW,其中首批11.25GW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计划于2024年前全部开工,2025年前陆续并网。此外,江苏、福建等纷纷规划海上光伏实施方案。
满足海上需求,晶澳、晶科、天合、隆基、阿特斯、华晟等头部企业已纷纷升级光伏产品海洋环境相关认证或推出专用组件。2024年,随着海上光伏项目规模化推进,产品竞赛也将愈加激烈。不过,作为新兴市场,据专家反馈,从实证项目来看,海上光伏项目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海鸟频繁落在光伏板上、浮体基础海生物附着严重导致浮体产生倾斜等。无论是设备、技术亦或施工等,海上光伏项目之路挑战重重。绿色转型大势下,无论是厂房业主亦或普通居民,光伏安装意愿持续上升,直接带动分布式光伏装机连年跃升。从2021年至今,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持续超过50%,撑起光伏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压力剧增,多地发出电网承载力预警,红色区域暂停项目备案、并网。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电网接入将是分布式光伏竞相争夺的“新指标”,电网承载能力成为限制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重要因素。当然,为增强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配储、集中汇流+储能等方案备受关注。光伏装机占比跃升带来的还有著名的“鸭子曲线”,即光伏发电量在中午时达到最大,在傍晚没有太阳能时消失,但此时的电力需求却急剧上升,从而造成净负荷曲线形似一只“鸭子”。调整用电需求,促进光伏消纳,山东、湖北、宁夏、新疆等10多个省份部分月份的销售电价中午执行谷段、深谷电价,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收益造成影响。从市场反馈来看,或调整金融政策、或考虑配置储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业主积极调整以应对分时电价影响。促进新能源消纳,电力交易持续推进。早在2022开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目前,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绿电绿证交易多管齐下。电力交易大势下,新能源项目的竞争电价比例也逐渐扩大。如云南省2024年风光上网电价,下半年并网项目调低燃煤发电基准价支付比例,交易电价比例上升。但电力交易中特别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零电价、负电价频发,电价也成为新能源项目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投资收益率测算更加复杂。事实上,不仅仅是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变革同样提上日程。如湖南省政策提出,十四五”末实现全电压等级所有分布式光伏全部进入市场;山东分布式光伏市场探索分时上网电价机制等,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变革在即。2024年的光伏市场,有寒冬、但仍有期待。从满足基础的安装需求,再到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高级需求,光伏行业终将从少年、青年走向成熟。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持续引导,有序推进产能,支持高效技术应用、松绑产业配套等,未来光伏市场也将更加健康、更加规范。十年前,普通民众对太阳能的印象还大多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十年后,居民屋顶上的光伏电站随处可见,绿色低碳、阳光理财的理念深入乡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相当于4个多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巅峰预测,我国农村地区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约273亿平方米,将超过8000万户。巨大的潜力市场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经销商、安装商的必争之地。但与此同时,面对持续飙升的装机容量,户用市场也迎来新的市场挑战。时间拉回至2017年,在稳定补贴扶持下,户用光伏市场逐渐井喷。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接入居民分布式光伏并网户数31.5万户,是2016年新增并网户数的4.5倍,新增并网容量307.6万千瓦,同比增长208%。2018年至今,户用光伏更是新增装机持续增长的唯一细分市场,占比由2018年4%增至2022年40%以上。户用市场的开发主力,敏锐的民营光伏企业当为其一,如占据着近四成市场的户用“双强”——正泰和天合。正泰集团旗下专攻户用市场的旗舰军为正泰安能。根据2023年中报披露,截至2023年6月底,正泰安能代理商覆盖294个区县,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20GW,终端家庭用户超100万户。2023年上半年,正泰安能开发并网容量超5.3GW。组件巨头天合光能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品牌则为天合富家。截至2023年中,天合富家已拥有超过1500家优质代理商,以村为单位,构建了 15000余家乡镇服务网点,已为超80万用户提供了原装电站与服务。此外,主流光伏企业可谓悉数出动。阳光新能源的户用品牌阳光家庭,市占率稳居第一阵营;晶澳科技“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晶澳智慧能源,2022年成立户用品牌“晶澳兴家”,至今建站规模已超10万户用;特变电工的特变益家、晶科能源的晶能宝、固德威的电乐多……值得重视的是,民营企业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还有由家电行业跨界而来的企业,如创维、海尔、格力、美的等。其中,增势迅猛的包括创维旗下的创维光伏,据悉截至2023年9月,创维光伏在全国20余个省份开展业务,一级代理商2000余家,累计建设电站超10GW;海尔旗下海尔纳晖,2023年新增开发容量超1GW。民营企业之外的另一大主力军,则是央国企,特别是随着整县分布式光伏推进,户用市场上的央国企开足马力。据北极星跟踪公开信息,2023年以来,央国企发布300余个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招标,其中户用项目规模占据50%以上。当然,除了自主开发,收购也是央国企加码户用电站的途径之一。近期,华能集团完成310MW户用光伏电站的法律尽调招标;此前,正泰售出的户用电站也多由央国企接手。户用主力市场,山东、河南、河北毫无争议的三大先锋。在105GW的户用光伏累计装机中,山东、河南、河北占比近六成。不过,市场逐渐变迁,且这一变化早于去年开始。2022年上半年,一向霸屏的山东市场交出榜首位置。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江苏、江西户用新增装机超过河北,同比分别增长175%、345%、524%。市场南移之外,东北三省增速明显。2023年前三季度,辽宁、黑龙江、吉林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分别增长528%、1053%、758%。市场变迁,除受先发市场变压器容量限制外,主流商业模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据介绍,随着不同类型品牌公司的加入,使得户用光伏的开发模式更加丰富。目前,主要有四种,全款、光伏贷、合作开发以及经营性租赁(包括纯租赁)。2022年,在光伏设备价格高涨之下,“光伏贷”模式下每月发电收益难以覆盖还款支出,这也是曾以“光伏贷”模式为主的山东市场增速下滑的影响因素之一。从多家主流户用品牌的反馈来看,目前,租赁模式以及合作共建成为市场最受欢迎模式。当下,户用光伏与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呈现“三足鼎立”格局。而继续充分挖掘潜力市场,户用光伏开发也面临着重重挑战。首先便是山东、河南、河北先发市场广受困扰的消纳问题,且这一影响正在向更大范围扩散。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选择6个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多省陆续发布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情况情况,40多个地区可新增开放容量为0。创维光伏相关负责人指出,农村电网普遍薄弱,随着户用光伏大量接入,很多区域出现配变、线路、主变上送过载问题。这也预示着接下来,户用光伏电网接入将是竞相争夺的“新指标”,电网承载能力成为限制户用光伏新增装机的重要因素。其次,据海尔纳晖介绍,随着户用市场竞争激烈,开发费用逐步提高,增加了市场开发成本,服务商盈利空间减少。仅以业务员的中间费为例,据悉,不同地区差异巨大,山东地区一块光伏板的中介费高达300-400元,较此前涨幅明显。与此同时,不同品牌竞争之下,户用电站质量良莠不齐,影响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户用电站的经济性也面临着“重新调整”。一方面,户用光伏基本全部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在渗透率较高地区存在用户收益下降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户用光伏规模的飙涨,调峰、配储等电网成本将逐渐增加。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户用光伏新增装机仍旧可观,但同时须面对和解决“成长的烦恼”,各方协助之下,市场呼唤的是更加规范以及健康的户用市场。延伸阅读:全国300强新能源企业地点分布解析!
巅峰能源统计新能源300强企业地区分布情况,分析各地区新能源优势产业。
第一梯队
1、广东:锂电知名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聚集了邦普循环、德方纳米、贝特瑞、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知名锂电企业,汽车产业优势明显,聚集了广汽、比亚迪、小鹏等知名整车企业。2、江苏:光伏知名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聚集了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阿特斯、润阳股份等知名光伏企业。锂电也较为发达,聚集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知名锂电企业。3、浙江:光伏、锂电、汽车均较为发达,聚集了东方日升、爱旭股份、福莱特、福斯特、合盛硅业等光伏龙头企业,聚集了华友钴业、力勤资源、容百科技、天能股份等锂电知名企业,聚集了吉利控股、零跑汽车、哪吒汽车等汽车知名企业。4、北京:电力知名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聚集了华电、华能、大唐、国电等知名电力企业。汽车行业也较为发达,聚集了北汽集团、理想汽车等知名车企。5、上海:汽车产业较为发达,聚集了上汽集团、蔚来汽车等知名车企。第二梯队
1、安徽:聚集了国轩高科、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阳光电源等知名新能源企业。2、河南:聚集了多氟多、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易成新能、凯盛新能等知名新能源企业。3、河北:聚集了晶澳科技、长城汽车、海泰新能、英利能源、尚太科技、建投能源等知名新能源企业。4、福建:聚集了宁德时代、海辰储能、厦钨新能、科华数据、紫金矿业、金龙客车等知名新能源企业。5、江西:聚集了赣锋锂业、孚能科技、志存锂业、升华新材、捷泰新能等知名新能源企业。6、湖南:聚集了中伟股份、湖南裕能、三一重工、中车株洲、长远锂科等知名新能源企业。7、湖北:聚集了东风集团、湖北能源、融通高科、万润新能、骆驼股份等知名新能源企业。8、陕西:聚集了隆基绿能、陕汽集团、陕西能源、中国西电等知名新能源企业。9、山东:聚集了中国重汽、潍柴动力、高测股份、瑞福锂业等知名新能源企业。10、四川:聚集了通威股份、东方电气、天齐锂业、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等知名新能源企业。第三梯队
2、山西:聚集了潞安太阳能、永泰能源、晋控电力等新能源企业。3、贵州:聚集了安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等新能源企业。4、云南:聚集了宇泽半导体、华能水电等新能源企业。6、青海:聚集了盐湖股份、华银电力、藏格矿业等新能源企业。7、新疆:聚集了特变电工(含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新能源企业。11、辽宁:聚集了阳光能源、大金重工等新能源企业。12、黑龙江:聚集了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等新能源企业。13、天津:聚集了TCL中环、金开能源等新能源企业。14、广西:聚集了桂冠电力、桂东电力等新能源企业。